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下咽恶性肿瘤

咽喉恶性肿瘤%为鳞状细胞癌且大多数分化唯一较差故极易发生颈部淋巴结痛苦转移。早期症状为咽后部异物感吞咽梗塞感肿瘤增大表面发生溃烂时可引起吞咽疼痛并出现同侧反射性耳痛常伴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缺少肿瘤累及喉腔则引起呼吸困难随和声嘶

成年人

常见症状:咽部异物感、吞咽疼痛、声嘶 、呼吸困难、呛咳 1.咽部异物感 咽部异物感是下咽癌病人最常见的初发症状,病人常在进食后有食物残留感。此症状可单独存在达数月之久,因而常易被病人或医生所忽视而误诊或误治。
2.吞咽疼痛 初起疼痛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梨状窝癌或咽侧壁癌多为单侧咽痛,且多能指出疼痛部位。癌肿侵犯软骨或软组织,或肿瘤合并感染时,则疼痛加剧,且可向耳部放射。
3.吞咽不畅 肿瘤增大到一定体积,阻塞咽腔或侵犯食管入口时常出现吞咽不畅,严重时可出现吞咽困难
4.声嘶 肿瘤侵犯喉部,累及声带,或侵犯声门旁间隙,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均可出现声嘶,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5.咳嗽或呛咳 因声带麻痹、下咽组织水肿或肿瘤阻塞咽腔,在吞咽时唾液或食物可误入气管而引起呛咳,严重时可发生吸入性肺炎
6.颈部肿块 约1/3的病人因颈部肿块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肿块通常位于中颈或下颈部,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肿块质硬,无痛,且逐渐增大。
7.下咽癌晚期时患者常有贫血消瘦、衰竭等恶病质的表现。肿瘤侵犯颈部大血管时可发生严重的出血。

1.咽炎及咽神经官能症 下咽癌早期常表现为咽异物感和咽喉疼痛,同时由于下咽部位隐蔽,原发灶较难发现,因而极易误诊为咽炎或咽神经官能症。故此,凡咽部症状持续,或出现进食梗阻感者,应作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必要时需作下咽、食管X线造影,以排除下咽恶性肿瘤。
2.下咽部良性肿瘤 甚少见。有血管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及食管平滑肌瘤等。
3.颈淋巴结核 下咽肿瘤以颈部肿块而作为首诊时常易误诊为颈淋巴结核。因此,凡40岁以上的患者,以颈部肿块就诊时,应仔细检查鼻咽、口咽、喉咽、喉及食管等处,并常规行胸部X线片。发现颈部肿块应及时穿刺行细胞学检查,以免误诊。

下咽癌的治疗方法有单纯放疗、单纯手术、手术加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早期下咽癌可单纯放疗或单纯手术,单纯手术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但对Ⅲ及Ⅳ期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目前普遍认为,在综合治疗中,手术加放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和单纯手术。
1.放射治疗 单纯放疗仅适用于肿瘤局限的t1病变。对于因手术禁忌证而不能手术者,放疗可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下咽癌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为10%~20%.在综合治疗中,根据各人的习惯可选用术前放疗或术后放疗。术前放疗量在40~50gy,放疗后休息2~4周再手术。主张术前放疗者认为,术前放疗可消除超过外科切除线上的亚临床灶,控制手术野以外的转移淋巴结,缩减肿瘤浸润,使瘤床微血管、淋巴管闭锁,肿瘤内的活瘤细胞数目减少,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避免术中的肿瘤种植,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术前放疗的缺点是模糊了肿瘤的原始边界,增加了准确切除肿瘤的困难,且使伤口愈合受到影响。主张术后放疗者认为,手术已将实体瘤切除,对病变的范围也已心中有数。在实施术后放疗时,对高度怀疑的部位,可给集中小靶区照射,而且可以比术前照射给予更高的剂量。术后放疗既可消灭术中脱落的癌细胞、消除区域淋巴结中之亚临床灶,而且可作为对术后病理证实切缘有肿瘤浸润者治疗的一种补救措旋。术后放疗的剂量为60~70gy.2.化疗 喉咽癌的辅助性化疗能否提高5年生存率,目前仍无结论性报道。姑息性化疗对晚期及复发性肿瘤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的时间短暂。近年来有些学者主张诱导化疗,即在手术或放射治疗之前给予冲击量化学药物,以缩小或消灭肿瘤,然后再手术或放疗,以期达到既能有利于手术切除,防止术中肿瘤种植,又可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病人生存率的目的。所用的药物有氨甲喋呤、博来霉素、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等。单一化疗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
3.手术治疗。
4.免疫治疗。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