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肉阜(Urethral Caruncle),又称尿道肉芽肿或尿道血管性息肉,是一种多见于绝经后中老年女性的尿道疾病,约占女性尿道疾病的 73%。主要表现为尿道口赘生物,常位于尿道口的后方。许多患者可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尿道口灼烧样疼痛、接触性出血,可继发泌尿系感染、排尿梗阻等。目前,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尿道肉阜是尿道口出现的一种良性息肉样病变,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男性和青春期女性极少见。但也有报道一名 2 岁幼女发生尿道肉阜。
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脱垂外翻,局部慢性炎症刺激以及局部粘膜下静脉曲张等因素相关。
尿道肉阜的形态多为息肉状赘生物,大者如指甲,小者可仅 5 毫米左右,多呈球形,表面光滑或多砾状,色粉红或鲜红,质地软脆,一般触之疼痛且易出血。
尿道肉阜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尿道疼痛出血。具体表现为尿道口灼烧样疼痛、接触性出血,尤其在排尿、行走、衣物摩擦、性交时明显,可继发泌尿系感染、排尿梗阻等。但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或仅在体检时发现。
如果出现尿道口疼痛、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会阴部查体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做出诊断。
一般认为无症状的尿道肉阜可密切观察,或早期瘤体体积较小时可使用雌激素口服或外用治疗;有症状患者建议手术切除治疗。
若行手术治疗,术后需注意阴部的干燥和卫生。
预防尿道肉阜需要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尿道感染,并最好能定期体检。
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多不困难,如肉阜表面有破溃,感染,体积增大时,易与以下疾病混淆。
1、尿道息肉
为发生于尿道的一种良性肿瘤,息肉蒂细长,可脱出于尿道口外,呈鲜红色且与尿道深部相连,病理检查呈息肉样改变,表面为移行上皮,内含纤维血管组织。
2、尿道黏膜脱垂
表现为尿道口紫红色肿块,呈环形围绕尿道口,肿块质软,表面光滑,不伴有疼痛或触痛,易于出血,肿块中央有腔隙,可顺利插入导尿管。
3、尿道癌
表现为尿道口处肿块,表面可出现溃疡,且伴血性或脓性分泌物,触之较硬,形态不规则,有触痛,可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征象,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尿道旁腺炎
为女性尿道口两侧尿道黏膜下小腺体的非特异性感染,可形成尿道旁腺囊肿或脓肿,表现为尿道口肿痛,尿道口一旁或两旁可触及肿块伴压痛,有时可挤出脓性物或石灰质凝块。
5、尿道外口尖锐湿疣
表现为尿道外口单个或多发红色菜花样肿物,表面凹凸不平,有糜烂和渗液,触之易出血,与尿道肉阜有相似之处,但本病为性传播性疾病,多有不洁性交史,同时,阴道,阴唇,肛门等部位也可见到相似病变,确诊还须行组织病理检查。
一般认为无症状的尿道肉阜可密切观察,或适当口服雌激素补充治疗;早期瘤体较小时(小于 1 厘米)也可使用雌激素外用药物,效果良好。但是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建议行手术切除治疗。
早期尿道肉阜的治疗
口服雌激素治疗
这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仅适用于病变早期或肉阜较小的情况,且需长时间用药。
具体药物有尼尔雌醇、乙烯雌酚等。
该方案对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的老年女性效果较好,而对于雌激素水平正常的年轻女性、发病与尿道慢性炎症刺激有关的患者效果不佳。
局部给药
外用雌激素液、软膏或栓剂。
具有药物不良反应小、疗程短、方法简便、不损伤正常粘膜组织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绝经后尿道肉阜小(小于 1 厘米)而有症状者、年老体弱不适宜手术者、儿童及少女,也适用于手术、电灼、激光治疗后复发的患者。
尿道肉阜的手术治疗[1][3][6]
主要术式包括尿道外口粘膜环切术、尿道镜下电灼电切术、激光治疗、液氮冷冻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等。
主要适用于肉阜体积大、经常出血、长期不愈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Copyright © 2011-2025 北京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20150号 京ICP备12050281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3)第 00530 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4000018855转9 feedback@chunyu.me
春雨互联网医院电话:4000018855-3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热线:0951-12320 银川市政府热线:095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