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小肠、结肠及直肠,故又可分别称为“放射性小肠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结肠炎”。

接受过盆腔肿瘤放疗的患者,其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可高达 20%,且多发生在放疗后 6 ~ 24 个月。一般照射总剂量在 3000 拉德以下者很少发病。腹腔内放疗总量超过 4000 拉德时发生症状,若达 7000 拉德以上则发病率高达 36%。
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发生在放疗 2 周左右,主要表现为腹泻、排便疼痛、便血、里急后重、黏液便等。而慢性放射性肠炎主要病理改变是血管硬化及进行性肠壁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便血、腹痛,严重者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
如果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一段时间出现腹泻便血、腹痛时,应该及早就医。
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与高压氧仓治疗。
放射性肠炎晚期,由于反复炎症导致肠壁纤维化,可以出现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并发症。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进食高纤维素或辛辣刺激的食物,宜食用易消化、低脂及产气少的食物。还应注意保持肛门以及会阴部的清洁,穿宽松内裤。

无特定人群

无传染性

放射性肠炎有哪些症状?
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两种。急性放射性肠炎主要有腹泻,排便疼痛,便血,里急后重,黏液便的症状。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便血腹泻、腹痛,严重者甚至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

早期症状:放射性肠炎的早期症状一般多出现在放疗开始后 1~ 2 周内。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排出黏液或血样便等症状;累及直肠者伴有里急后重。
晚期症状:急性期的症状迁延不愈,或者直至放疗结束 6 个月至数年后始有显著症状者,均提示病变延续,终将发展引起肠道纤维化或狭窄。发展较早的患者可在放疗后半年出现症状,发展较晚的患者可在 10 年后甚至 30 年后才发生,多与肠壁血管炎以及后续病变有关。

放射性结肠、直肠炎
常出现于照射后 6~18 个月。症状有腹泻便血、黏液便和里急后重,大便变细和进行性便秘或出现腹痛者提示肠道发生狭窄。
放射性小肠炎
小肠受到放射线照射,造成严重损伤时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血样腹泻等症状。晚期表现则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主要表现为脂肪泻消瘦、乏力、贫血等。
放射性肠炎并发症有哪些?

肠梗阻:包括不全性肠梗阻和完全性肠梗阻
肠穿孔、腹腔或盆腔脓肿:大剂量照射可以导致小肠或者结、直肠出现溃疡甚至穿孔,也可以因为肠穿孔而引起腹膜炎、腹腔或盆腔脓肿。严重的肠道病损甚至可以与邻近脏器形成瘘管,如直肠阴道瘘,直肠小肠瘘。此时可以出现粪便从阴道排出以及食糜混于粪便中排出。
结、直肠癌:放射线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他既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又可以诱发恶性肿瘤。因此放射性肠炎可并发或者诱发结、直肠癌等。

1.直肠指诊
放射性肠炎的早期或损伤较轻者指诊可无特殊发现。也可只有肛门括约肌痉挛和触痛。有的直肠前壁可有水肿、增厚、变硬、指套染血。有时可触及溃疡、狭窄或瘘道,有3%严重直肠损害者形成直肠阴道瘘。同时做阴道检查可助于诊断。
2.内镜检查
在开始的数周内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颗粒样改变和脆性增加,触及易出血,直肠前壁为甚。以后有增厚、变硬及特征性的毛细血管扩张、溃疡和肠腔狭窄。溃疡可呈斑片状或钻孔样,其形成大小不等,常位于宫颈水平面的直肠前壁。直肠的狭窄多位于肛缘上方8~12cm处。有些结肠病变酷似溃疡性结肠炎。增厚变硬的黏膜和环状狭窄的肠段或边缘坚硬的钻孔样溃疡,如周围行细血管扩张不显,均可被误为癌肿。做组织活检可有助诊断,但慎防穿破。
3.X线检查
肠道钡剂检查有助于病损范围与性质的确定。但征象无特异性。钡剂灌肠示结肠黏膜呈细小的锯齿样边缘,皱襞不规则,肠壁僵硬或痉挛。有时可见肠段狭窄、溃疡和瘘管形成。少数溃疡边缘的黏膜可隆起,其X线征酷似癌肿,其鉴别点是病变段与正常肠段间逐渐移行而无截然的分界线,与癌肿不同。乙状结肠位置较低并折叠成角。钡剂检查小肠,可见病变常以回肠末端为主。充钡时,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因粘连而牵拉成角,形成芒刺样阴影,肠壁增厚、肠曲间距增宽。也可见肠腔结节样充盈缺损,与炎性肠病相似。排空时小肠正常羽毛状黏膜纹消失。
小肠吸收功能的测定:包括粪便脂肪测定、维生素B12及D-木糖吸收试验。

本病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有放疗史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即可明确诊断。放射性肠炎的晚期表现和癌肿的复发与转移需做X线钡剂检查、肠系膜血管造影、内镜检查、活组织检查以资鉴别。在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其他疾病,如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肠道脂代谢障碍综合征(Whipple综合征)等。

在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本病自限性的特点,综合临床症状与内镜表现,尽可能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主要症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而对于病情反复、病变进展的患者,转流性肠造口是安全有效的外科干预措施,有助于良性转归,包括迅速缓解顽固性直肠出血、直肠溃疡的坏死或穿孔等。
病变肠管切除作为一把"双刃剑",是处理合并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手段,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完善围手术期准备,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把改善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的最终目标。
药物治疗放射性肠炎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肠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是常用的肠黏膜保护剂,既可以减少放疗引起的腹泻以及改善大便的性状,也可以减少肠道的出血。
促进肠黏膜代偿增生药物:谷氨酰胺是胃肠道黏膜细胞的重要呼吸能源,是胃肠道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质,对维持其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及黏膜损伤修复有重要作用。
抗炎药物:抗炎类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柳氮磺胺砒啶、巴柳氮、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及类固醇类药物(泼尼松龙、倍他米松及氢化可的松)。非甾体类消炎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搭配类固醇类药物一起使用。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和保留灌肠。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通过减轻辐照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进而保护肠黏膜。目前,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被证实可用于减轻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肠损伤。
肠道益生菌:放射线会直接杀灭、抑制、扰乱肠道正常菌群,从而导致了肠道菌群紊乱。益生菌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等症状。临床上常用的益生菌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菌。现有的临床研究显示,使用益生菌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放疗期间腹泻的发生风险,至于益生菌能否对放射性肠病的其他常见症状,如便血、肛门疼痛、里急后重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也起到治疗作用,目前还缺乏相应的临床证据支持。
抗生素:放疗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可能导致肠道菌群易位、菌群种类比例失调及肠道菌异常增殖,这些改变可能与患者腹胀、腹泻等症状有关,如果怀疑细菌过度增殖,尝试给予甲硝唑、环丙沙星抗生素治疗,可以缓解患者腹胀、腹泻等症状。
止泻药:腹泻是放射性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止泻药物在放射治疗引起的腹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洛哌丁胺作为一种外周阿片受体激动剂,可以明显降低肠道蠕动的频率,减缓肠道运输速度,提高胆盐吸收率,但腹胀和恶心会限制洛哌丁胺的使用。对合并肠狭窄和肠梗阻的患者应当避免使用止泻药物。

内镜治疗放射性肠炎

内镜下治疗放射性肠炎主要包括三种方法,激光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及甲醛凝固治疗。
氩离子凝固治疗近年来逐渐显示出其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上的优势,它是采用单电极的技术,将氩离子通过电流非接触性得作用于病变表面,是治疗放射性结肠炎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

手术的适应症包括合并肠梗阻、肠穿孔、肠瘘、肠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或反复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症状。
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肠道损伤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都应十分慎重,手术的原则应是以解决临床症状为首要目标,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提高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
随着外科手术及围手术处理的进步。手术已经成为放射性肠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高压氧仓治疗放射性肠炎

高压氧仓治疗,能改善放射性直肠炎因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衰竭,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减轻组织损伤,加速溃疡愈合,促进组织修复。
同时,高压氧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极低的不良反应,对各种顽固性慢性放射性肠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已有研究证实了高压氧仓治疗可以明显得改善放射性肠炎的黏膜愈合。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缺点,需要特殊的设备且价格昂贵。

放射性肠炎发展及转归
放射性小肠炎的预后,较放射性结肠、直肠炎差。2/3 轻症患者可在 4 ~18 个月内好转或痊愈。有人认为广泛的盆腔手术如果再次进行放疗,则导致病变组织的血供不良,其预后常较差。据国外报道,严重的肠道放射性损伤的死亡率为 22%。

饮食可缓解病人的症状,增加体重,提高病人对放射的耐受性,避免致死性或严重的过量的辐射惟一的有效办法是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严禁超越最大允许量,另外,采取小剂量多次照射的办法,可能减少放射性肠炎的发生。

增加体重,提高患者对放射的耐受性。避免致死性或过量辐射的惟一有效办法,是严格执行防护措施,严禁超过最大允许量,采取小剂量多次照射,可以减少放射性肠炎的发生。
一旦出现放射性直肠炎表现者,应暂停放疗并行其他治疗。
在生活上少吃生冷、硬、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吃辛辣、口味重等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生活规律,不熬夜,不纵欲,适度运动等,都是预防放射性肠炎的措施。

好评医生-放射性肠炎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8988 好评率(98.7%)

擅长:胃病、胃炎、慢性胃炎、肠疾病、肠炎、便秘、放射性肠炎、消化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胃肠炎、胃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腹泻病、痔、脱水、病毒感染、丙肝、急性鼻咽炎、咽炎、呃逆症、肠道菌群失调、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肠梗阻、肝炎、尿路感染、贫血、胃溃疡恶变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5875 好评率(96.4%)

擅长:胃病、慢性胃炎、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肠疾病、放射性肠炎、肠炎、便秘、感染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炎、消化道肿瘤、肠功能紊乱、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溃疡形成、消化系统肿瘤、消化系统疾病、恶心与呕吐、感染性腹泻、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恶变、呃逆症、痔、慢性病、腹泻病、结肠息肉、肠痉挛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8724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癌、胃肠道肿瘤、胃溃疡恶变、肠癌、结肠脂肪瘤、结肠恶性肿瘤、肝胆胰脾肿瘤、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胆囊良性肿瘤、皮肤肿瘤、黑色素瘤、间皮瘤、食道癌、肿瘤、癌症、淋巴癌、鳞癌、肺腺癌、小细胞肺癌、血管瘤、肉瘤、放射性肠炎、良性肿瘤、原位癌、结肠腺癌、转移瘤、上皮内瘤变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7130 好评率(98.7%)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妇科肿瘤、宫颈癌、泌尿生殖肿瘤、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神经系统肿瘤、神经胶质瘤、胃肠道肿瘤、胃溃疡恶变、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结肠脂肪瘤、肝胆胰脾肿瘤、原发性肝癌、胆囊良性肿瘤、胰腺癌、胆管癌、皮肤肿瘤、黑色素瘤、肿瘤、淋巴癌、癌症、转移瘤、食道癌、肺腺癌、鳞癌、血管瘤、小细胞肺癌、良性肿瘤、放射性肠炎、原位癌、脑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3922 好评率(96.0%)

擅长: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胃病、胃食管反流、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肠疾病、便秘、肠炎、放射性肠炎、肝病、乙肝、脂肪肝、感染性胃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肝胆胰脾肿瘤、胆囊良性肿瘤、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疾病、食管炎、癌症、呃逆症、痔、腹泻病、感染性腹泻、急性鼻咽炎、胃溃疡恶变、恶心与呕吐、肠梗阻、胃功能紊乱、慢性单纯性咽炎、内痔、咽炎

相关问答-放射性肠炎

更多
可以在呀吃五天观察一下血量能把你的检查单子发过来看一下么现在还有血吗做手术了吗第几次放疗?现在有什么症状吗用止血药了吗是最近这两天的事嘛?最近饮食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辛辣刺激生冷的不要吃口服头孢,预防感染,吃五天您别客气我是王利群医生,如果您需要再次咨询,可以找到过往咨询记录,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进行咨询。若头像不能点击,请向客服反馈。祝您身体健康。问题已经解答完毕,如有疑问可以再次追问哈!要是没问题,欢迎您给我一个“满意”评价,评价页面因系统版本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问题关闭后显示评价按钮,您的“满意”是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王利群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06-03
...什么症状?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放射性肠炎是放射引起的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您好!请问您是哪里不舒服?没有对你敷衍了事
郭爱华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2018-10-19

相关文章-放射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