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湿疹

湿疹 (eczema) 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皮肤损伤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化为主,易反复发作。
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丘疹疱、水疱、糜烂、渗液、脱屑、苔藓样变苔藓化)、肥厚、皲裂等 2 个或以上的皮肤表现特点,均应高度怀疑为湿疹
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外部因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湿疹
虽然湿疹尚无法治愈,但积极治疗有助于缓解瘙痒症状、减缓病情恶化、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应注意保持皮肤湿润。

所有人群

无传染性

常见症状:皮肤瘙痒、干燥、脱屑、渗液、脓疱、鳞屑样痂皮、皮肤色素沉着。
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2.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

(1)局限性湿疹 仅发生在特定部位,即可以部位命名,如手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耳部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小腿湿疹等。

(2)泛发性湿疹 皮损多,泛发或散发于全身多个部位。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
(2)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
(3)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
(4)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
(5)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
(6)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
2、皮肤病理活检
对皮疹部位选取典型原发性损害,有助于诊断。急性湿疹表现为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中性和嗜酸性细胞;慢性湿疹表现为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明显,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变粗。
3、皮肤斑贴实验
斑贴期间不要剧烈活动,勿洗澡,避免搔抓,减少出汗,并避免日光照射。斑贴试验主要目的是寻找致敏原,找出致敏原因,从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操作简单、检查较安全,不良反应极少,且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根据急性期皮损原 发疹的多形性,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急性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慢性湿疹需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手足 湿疹,汗疱疹易与手足癣相混淆,后者常单侧起病,进展缓慢。可有小疱和干燥脱屑,当蔓延至手,足背出现边缘清楚的损害时有很大诊断价值,真菌检查阳性时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 应与急性湿疹鉴别。

2.神经性皮炎 应与慢性湿疹鉴别。

3.脂溢性皮炎 经过中可有湿疹样改变,但本病主要发生于头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窝,阴部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常先自头部开始发病,向下蔓延,损害主要表现为黄红色或鲜红色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湿疹病因复杂,治疗好转后仍易反复发作,难根治。因临床形态和部位各有特点,故用药因人而异。

1.一般防治原则

寻找可能诱因,如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思想情绪等,以及有无慢性病灶和内脏器官疾病。

2.内用疗法

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3.外用疗法

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1、生活环境
湿疹患者的房间应该加强通风、使空气保持新鲜,并且室内要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温度 20℃左右,湿度40%以上宜。
2、皮肤护理
(1)患者应该勤换衣物和被褥,并充分保持湿疹部位干燥清洁。
(2)勿用热水或肥皂清洗皮损。
(3)不随便使用刺激止痒药物。搽药或换药时,不要用水冲洗皮肤,特别是禁用热水、肥皂或消毒药水烫洗,可用棉签蘸植物油从内向外擦干净。
(4)勤剪指甲,不用手搔抓皮损。局部瘙痒剧烈、皮肤温度高,可使用冷湿敷;感觉瘙痒难忍,可用手掌轻轻拍打,以代替抓挠。
(5)在干燥季节,宜减少洗澡次数。平时洗澡以淋浴为佳,勿用太热的水或过度清洗,避免过度沐浴。入浴时宜选择温和的沐浴乳,以减轻皮肤负担,沐浴后身体处于微湿时,应立即擦拭润肤乳霜。干燥型皮肤不宜常用温泉疗法或洗澡太久,避免流失天然的皮肤保护脂膜,使皮肤过于干燥而瘙痒。
3、其他
(1)内衣应全棉,勿过度保暖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3)接种疫苗应避开湿疹部位。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湿疹:

使用温和无刺激香皂或肥皂。应使用温和、无刺激的香皂或肥皂,以减轻对皮肤的刺激,避免皮肤因此而变得粗糙、干燥。
洗浴后使用保湿霜。洗澡或淋浴后,只需要毛巾擦去皮肤表面水滴,在皮肤仍然湿润的时候使用保湿霜,以避免皮肤过于干燥。
注意手部保湿。建议携带简便装润肤剂,这样每次洗手后,都可以及时涂上一层保湿霜。
洗衣应漂洗干净。应使用温和的洗涤剂洗衣服,要多次冲洗,避免洗涤剂残留在衣物上。

好评医生-湿疹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1734 好评率(100.0%)

擅长:性病、淋病、生殖器疱疹、梅毒、皮肤附属器疾病、粉刺、脂溢性皮炎、病毒性皮肤病、湿疣、水痘、带状疱疹、扁平疣、疣、真菌性皮炎、手足癣、皮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色素性皮肤病、白癜风、黄褐斑、皮肤瘙痒症、痒疹、细菌性皮肤病、丹毒、神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银屑病、非淋菌性尿道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紫癜、过敏、皮脂腺囊肿、蚊子叮咬、千日疮、疱疹、虫咬皮炎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3871 好评率(100.0%)

擅长:皮肤附属器疾病、脂溢性皮炎、粉刺、脱发、青春痘、斑秃、病毒性皮肤病、刺瘊、带状疱疹、湿疣、扁平疣、疣、单纯疱疹、水痘、真菌性皮炎、甲癣、皮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细菌性皮肤病、毛囊炎、色素性皮肤病、痣、性病、生殖器疱疹、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皮肤癌、过敏、银屑病、脚癣、上皮样囊肿、真菌感染、皮脂腺囊肿、药物过敏、瘢痕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7020 好评率(100.0%)

擅长:性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乳头瘤病毒(hpv)、白癜风、梅毒、带状疱疹、痣、生殖器疱疹、脂溢性皮炎、脱发、痤疮、传染性软疣、湿疹、神经性皮炎、湿疣、灰指甲、荨麻疹、癣、瘢痕、毛囊炎、玫瑰糠疹、跖疣、花斑癣、皮肤过敏、面部皮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皮肤肿瘤、脂溢性脱发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627 好评率(99.8%)

擅长:直肠肛管疾病、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瘤、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肛周湿疹、肛门尖锐湿疣、肛门瘙痒症、肛窦炎、脱肛、直肠前突、复杂性肛瘘、慢传输型便秘、顽固性便秘、混合痔、外痔、内痔、慢性结肠炎、直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未定型的、功能性腹泻、坏死性筋膜炎、肛旁肿物、克罗恩病、直肠息肉、直肠粘膜溃疡、结肠炎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725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哮喘、慢性咳嗽、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小儿流行性感冒、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小儿腹泻病、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心血管疾病、心肌炎、心律失常、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神经系统病变、脑炎、癫痫、抽动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泌尿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炎、肾积水、免疫性疾病、川畸病、过敏性紫癜、血液病、贫血、发育障碍、佝偻病、中毒、脑病、湿疹

相关问答-湿疹

更多
虫咬性皮炎。。。。。。。en 小虫子叮咬 可能性比较大我看中间有个点你发的图片里疹子是分散的小红疙瘩,而且你说挠的时候才痒,这些都符合虫咬性皮炎的表现。虫咬性皮炎刚开始可能是肤色,随着叮咬反应加重会变成红色疙瘩。你可以用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涂抹患处,每天3-4次,能帮助止痒。不客气的范围大的话 可以口服左西替利嗪或者开瑞坦
王海龙 城固县医院
2025-09-10
你好背上的湿疹大概出现多久了? 有瘙痒感吗 有涂抹药物治疗治疗过吗 无任何诱因出现的吗之前用药有好转但是会复发是吗 目前考虑是湿疹你之前用的什么药物呢 糠酸莫米松乳膏? 目前可以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看看一天两次 坚持涂抹一周 不客气
王秀梅 聊城市人民医院
2025-09-09

相关文章-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