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高原适应不全症

高原适应不全症亦称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病,由于人体对高原低压缺氧不适应,导致机体病理生理上一系列改变而引起的各种症状。

无特定人群

无传染性

临床表现高原病多发生于初登山时,特别在最初几天内,称为急性反应。凡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称为慢性反应。国外分为高原病为五类综合征:急性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原病。我国分为高原病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两大类。1.急性高原病(1)急性高原反应 短时间内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或高原地区居民在平原生活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时,均可产生反应,有头痛、头昏、心悸、气短。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和胸闷。检查有口唇轻度发绀及面部浮肿等。(2)高原肺水肿 发病率约为3%。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海拔达4000米以上则发病,但也可在2500米快速登山者中发病。所以有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有迟至3~10天才发病者。症状如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个别严重者可有少尿、咯多量血性泡沫痰、甚至神志不清。体征有发绀及双肺呼吸音降低,满布湿啰音。X线显示双肺野有密度较淡、片状云絮状模糊阴影,在肺门旁最明显,右侧常较左侧为重。(3)高原脑水肿 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见于快速进入4000米以上高原者,发病急,多在夜间。主要病因为急性缺氧,引起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脑水肿。患者除有早期的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外,伴有颅压增高现象,如剧烈头痛、呕吐等。还可出现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谵妄等精神症状。个别患者抽搐,以后嗜睡、昏睡以至昏迷。患者脉率增快,呼吸极不规则,瞳孔对光 反应迟钝,有时出现病理反射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出血等。脑脊液正常,压力可稍偏高。2.慢性高原病按临床表现又分为五种类型,但各类型间表现互有交叉,大多数病例是以肺动脉高压和心脏改变为主的混合型。(1)慢性高原反应 有些患者虽在高原居住一定时间,但高原反应症状始终迁延存在,常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有时可有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昏厥。(2)高原心脏病 以小儿为多见,由于对缺氧的代偿能力较差,缺氧引起肺血管痉挛、硬化,使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因持续负荷过重而增大,导致心衰竭。此外,血压增高及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对左心室也有影响,造成整个心脏肥大和全心衰竭缺氧也可导致心肌细胞的浊肿、灶性坏死和心肌纤维断裂等。小儿有发绀、气急、浮肿、阵发性咳嗽、夜啼、精神萎靡等;成人有心悸、咳嗽、发绀、浮肿、体力衰退等症状。(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久海拔愈高,居留时间愈久,其红细胞也愈多。红细胞增多,则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4)高原高血压症 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很少引起心、肾损害。返回低地后,血压很快恢复正常。(5)高原低血压症 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

蛋白尿和周围水肿,动脉血氧合作用降低。
发绀及双肺呼吸音降低,满布湿啰音。X线显示双肺野有密度较淡、片状云絮状模糊阴影,在肺门旁最明显,右侧常较左侧为重。
脉率增快,呼吸极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有时出现病理反射及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出血等。

高原病的诊断依据:①进入海拔较高或高原地区后发病;②其症状与海拔高度、攀登速度及有无适应明显相关;③除外类似高原病表现的相关疾病;④氧疗或易地治疗明显有效。

1.高原反应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即可逐渐缓解。可给予镇静剂,吸氧后多可缓解。必要时返回平原即可自愈。2.高原肺水肿应早期充分吸氧,利尿。绝对卧床,保暖。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剂。3.高原昏迷患者易致死,首先减轻脑水肿。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高原心脏病症状较轻者,可作一般对症处理。5.高原血压异常者,可按一般高血压患者治疗。6.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者,用低流量给氧,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心理护理
一旦发现则心理及精神负担加重。作为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向其及家属说明此类疾病的特点、早期治疗的好处及应注意的事项。护患密切交往,使护理人员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安心住院,积极配合诊治,以求早日身心健康。

1、对进入高原地区人员,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一般健壮者较易适应低氧环境,凡孕妇及有明显心,肺,肝,肾等疾病,高血压Ⅱ期,患有癫痫,严重神经衰弱,消化道溃疡活动期,严重贫血者,均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2、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实行阶梯上升,使逐步适应,登山速度至为重要,国内报道3日内由平原抵海拔4200m处,急性高原病发生率83.5%,而由2261m经阶梯适应在7~15日内抵4200m处时,发病率仅52.7%(p<0.001).
3、药物预防,为防止缺氧所致急性高原反应,可适当采用药物预防,如利尿剂,镇静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等。
4、初入高原者应减少体力劳动,以后视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劳动量,高原的劳动环境大多处于4000m以下,其对劳动能力的影响比平原要降低30%~50%;因此在高海拔区(3500m以上)的劳动定额应相应地降低,在海拔2300m处,电炉炼钢工较对照组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为多,可能由于过重体力劳动与低氧环境综合作用所致,应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5、初入高原时应多食碳水化合物类,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食品,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可提供葡萄糖和增强肺部弥散能力,以便在高原进行重体力劳动,禁止饮酒,有高山病症状者,睡眠时最好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右心的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

好评医生-高原适应不全症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164 好评率(97.5%)

擅长:肺结节、慢性咳嗽、肺癌、肺部阴影、哮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职业性肺部疾病、胸膜和胸膜腔疾病、胸腔积液、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晚期肺癌、呼吸系统肿瘤、肺气肿、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脓肿、大叶性肺炎、鼾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尘肺、气胸、胸膜炎、过敏性咳嗽、纵隔肿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3025 好评率(98.7%)

擅长:变异性哮喘、咳嗽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叶性肺炎、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晚期肺癌、支气管肺癌、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流行性感冒、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尘肺、胸腔积液、胸膜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过敏性咳嗽、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结核病、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球菌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系统肿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0562 好评率(100.0%)

擅长:肺部感染、肺炎球菌肺炎、支气管肺炎、呼吸系统肿瘤、晚期肺癌、胸膜和胸膜腔疾病、胸腔积液、哮喘、变异性哮喘、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职业性肺部疾病、尘肺、石棉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流行性感冒、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肺癌、肺结节、肺结核、阳痿、肿瘤、癌症、感染性疾病、中隔-眼发育不良序列征、老年人肺癌、巴来特(barrett)食管、老年痴呆症、非小细胞肺癌、感冒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859 好评率(100.0%)

擅长:严重性哮喘、慢性呼吸衰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毒、中暑、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糖尿病和高血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肺炎、肺栓塞、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疾病、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消化性胃溃疡、过敏性荨麻疹、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紫瘢、肺结节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4128 好评率(92.3%)

擅长: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支气管肺炎、肺部感染、急性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癌、呼吸系统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胸膜炎、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咽炎、肺部肿瘤、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癌、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过敏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呼吸系统病变、肺炎、重症肺炎、肺结节

相关文章-高原适应不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