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目前认为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
2020年1月7日,我国有关部门确认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为致病病毒。
2020年1月12日,世卫组织正式将造成肺炎疫情的这种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简称为新型冠状病毒。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发热及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免疫力低下者。人群普遍易感。

有传染性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口、鼻、眼等黏膜侵入

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主要观察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2、血生化
包括肝肾功能、心肌酶检查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LDH、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见肌钙蛋白增高。
3、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
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程度。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
4、病原学检测
即我们所说的“核酸检测”,医生采用RT-PCR和(或)NGS方法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但核酸检测会受到病程、标本采集、检测过程、检测试剂等因素的影响。
5、血清学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上增高。
6、血气分析
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
7、凝血功能检测
检查机体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
包括胸部X线、CT等检查。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医生会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等疾患。
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1、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1)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年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②具有上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4)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 抗体较急性期呈 4 倍及以上升高。
3、临床分型
(1)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2)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3)成人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①出现气促,RR≥30 次/分。
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③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④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
(4)儿童重型
儿童患者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①持续高热超过3天。
②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需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③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④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辅助呼吸征象。
⑤出现嗜睡、惊厥。
⑥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5)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②出现休克。
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监护治疗。
4、重型、危重型临床预警指标
(1)成人
有以下指标变化应警惕病情恶化:
①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
②组织氧合指标恶化或乳酸进行性升高。
③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或外周血炎症标记物如IL-6、C反应蛋白、铁蛋白等进行性上升;
④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
⑤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
(2)儿童
①呼吸频率增快。
②精神反应差、嗜睡。
③乳酸进行性升高。
④CRP、PCT、铁蛋白等炎症标记物明显升高。
⑤影像学显示双侧或多肺叶浸润、胸腔积液或短期内病变快速进展。
⑥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异常血红蛋白、重度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新生儿。
鉴别诊断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尤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3、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4、儿童患者出现皮疹、黏膜损害时,需与川崎病鉴别。

(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场所
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收治在同一病室。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二)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
2.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必要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复查胸部影像学。
3.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4.抗病毒治疗:明确可供选择药物包括阿兹夫定、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或莫诺拉韦等。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 500 万U,加入灭菌注射用水 2ml,每日2 次)。
5.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加强细菌学监测,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6.其他: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7~10 天)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 1~2mg/kg·d。
(三)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治疗
1.治疗原则: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2.呼吸支持:无创机械通气 2 小时,病情无改善,或患者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气道分泌物增多、剧烈咳嗽,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及时过渡到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采取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必要时采取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或体外膜氧合(ECMO)等。
3.循环支持: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四)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体温恢复正常 3 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 1 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遵医嘱服用相应的药物,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预防交叉感染。
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
注意卫生,勤洗手。
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外出活动。
出院后应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世界卫生组织(WHO)预防感染传播的标准建议包括经常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将肉和蛋类彻底煮熟。 避免与任何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1、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2、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3、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4、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经常通风。
5、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嚷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6、建议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7、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注意营养,勤运动。
8、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9、准备常用物资,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物品等物资。
10、积极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感染。

好评医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9054 好评率(93.9%)

擅长: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痢疾、肝病、戊肝、乙肝、脂肪肝、甲型肝炎、慢性乙肝、乙型肝炎、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结核病、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丙肝、肝硬化、细菌感染、梅毒、水痘、病毒感染、肝炎、破伤风、胃病、出血热、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恙虫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7857 好评率(100.0%)

擅长:急性传染病、狂犬病、肝病、乙肝、脂肪肝、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戊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腹水、重型肝炎、急慢性肝炎、结核病、颈部淋巴结结核、性病、艾滋病、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病、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脑炎、感染性疾病、肝硬化、细菌感染、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感染、丙肝、肝炎、急性鼻咽炎、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支原体肺炎、水痘、手足口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3122 好评率(96.4%)

擅长: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传染病、狂犬病、肝病、戊肝、乙肝、慢性乙肝、脂肪肝、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甲型肝炎、肝腹水、急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药物性肝病、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感染性疾病、肺炎球菌肺炎、肝硬化、肝炎、丙肝、破伤风、上呼吸道感染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172 好评率(100.0%)

擅长: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慢性丙型肝炎、药物性肝病、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甲型肝炎、艾滋病、HIV感染、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腮腺炎、急性传染病、麻疹、狂犬病、痢疾、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病、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肝病、布病、支原体肺炎、alagille综合征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7929 好评率(99.4%)

擅长:艾滋病、狂犬病风险评估、艾滋病、性病、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疱疹、尖锐湿疣、疣、毛囊炎、过敏、疖肿、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各种疫苗使用指导及不良反应处置、皮脂腺增生、皮脂腺异位症、痤疮、假性湿疣、水痘、湿疹、皮炎

相关问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更多
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不舒服吗?咳嗽,有痰吗胸部ct做了吗咽痛,咳嗽吗没有做抗原吗建议到医院做一下核酸建议到医院化验一下血常规,如果烧不退,要做胸部ct建议再口服板蓝根,多饮水有气短吗阳性,发热会去输液好的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吗这个不好说这个需要到医院做核酸建议再口服板蓝根,板蓝根,好的
冯立刚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02-21
您好现在有什么症状吗?体温多少度可以吃这个药应该是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可能性很大体温高不高那就抓紧去医院服用一种就可以可以的如果吃药不管用的话,可以用酒精擦拭腋窝和腹股沟,这样可以帮助物理降温
袭雪娇 日照市人民医院
2022-12-17
没有目前新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烧为主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是的你好,有什么症状吗?不客气
钟永强 龙岩市第二医院
2020-01-28

相关文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